友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欢迎您!

蚌埠五河:一水两用一地多收 稻虾共作蹚出致富路

作者:vvugc    来源:ciety    发布时间:2025-05-14 08:54:18    浏览量:47131

  刚刚过去的蚌埠“五一”假期,安徽蚌埠旅游异常火爆,河水市区南北分界线标志和张公山珍珠女雕像成为热门打卡地,两用网红餐馆门前也排起长龙,地多“蚌埠麻虾”成为游客们必点的收稻一道硬菜。

  眼瞅着“蚌埠麻虾”走红出圈,虾共黄跃宗心里乐开了花。作蹚

  俯瞰养殖基地。富路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六年前,蚌埠黄跃宗毅然辞去企业高管职位,河水回到蚌埠市五河县办起小龙虾养殖。两用回想起当年的地多决定,黄跃宗觉得无比正确。收稻

  五河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下游,虾共因境内淮水、作蹚浍水、漴水、潼水、沱水五条河汇聚而得名,优质好水给当地培育养殖水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黄跃宗开办的安徽省润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在沱湖岸边的大岗村,经过土地流转,公司现有5000亩土地全部用于开展稻虾共作项目。

  个头大点的龙虾,每斤均价都在30元以上。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在润博农业养殖基地内,工人穿着水衣,正在熟练地收网、分拣、打包、装箱,不久后这批鲜活的龙虾将被运至周边多个城市。“龙虾大一点的能长到7钱,能卖到每斤30元,5钱大的每斤也要20元。”聊起养虾经验,黄跃宗打开了话匣子,“五河水质好,污染小,龙虾个头大,肉质也饱满。小龙虾的生长周期大约40天。四月中旬投放最后一波虾苗,5月底就能收获,6月初栽种水稻,最终实现稻虾共作双丰收。”黄跃宗笑着说。

  黄跃宗养殖的龙虾个头大,肉质饱满。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早年间,黄跃宗在外“打工”,一路干到公司高管,年薪能拿到50万元。“在外面怎么都是给别人打工,不如回到家乡和乡亲们一起干事业。”黄跃宗回忆,当初让自己下决心返乡创业的,除了五河县对水产养殖的政策支持,还有“稻虾共作”生态种养的广阔前景,“等到6月小龙虾卖完,田里稻茬的根腐烂后就是肥料,紧接着就能开始下一季稻田的耕作。”春天养虾、夏天种稻、秋天田间套养螃蟹,田里一年四季没有闲时,黄跃宗掐指一算,“现在正是大规模出货的时候,不但蚌埠城区龙虾馆找我拿货,江苏盱眙也有大客户,仅龙虾一项,一年进账300万没有问题。”

  在收网装箱后,五河龙虾将被运往安徽蚌埠、江苏盱眙等地。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在五河县武桥镇武桥村高士维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高士维这两天也在忙着将小龙虾收网发货。“个头大的能卖到40多元一斤!”高士维笑容满面。据介绍,该龙虾养殖基地总面积200余亩,同样实行“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每年6月至11月份种稻,12月至来年6月份养虾,预计今年龙虾产量将达到10万斤,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渔粮双赢”。

  “稻虾共作”产业兴旺,也为当地村民致富找到了一把“金钥匙”。据了解,不少村民在黄跃宗和高士维的龙虾养殖基地打零工,一个月也能挣到三四千元收入。

  “稻虾共作”给养殖户带来一年四季的好收成。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为了保障“稻虾共作”的成功推广,五河县还为养殖户们请来专家,在田里对生产养殖“问诊把脉”。王本龙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五河县科技特派员,每年春夏之交都是王本龙最忙的时候,一个月里近一半时间是在塘口、河边和鱼虾一起度过。

  王本龙介绍,每年春天气温回升,养殖池内的水体营养丰富,藻类植物生长较快,会导致水体缺氧,给幼小的龙虾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多下塘看看,多跟养殖户问问,就能多帮他们一点。”在王本龙眼里,“稻虾共作”有着天然的优势,虾田里肥料、农药用得少,更环保健康,所产的虾田米也更受市场青睐,稻子加工后价格更高,从某种意义上,又增加了效益。

  工人正在捕捞小龙虾。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稻虾共养”产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了解,下一步,五河县将在稻虾市场进入平稳期后,尝试继续推广稻蟹、稻鱼、稻鳅、稻鳖等养殖模式,寻求稻田综合种养多元化发展。


 

相关新闻推荐

扫描微信,添加好友

Copyright © 友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市场监管总局党校召开第四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会  30款儿童平衡滑步车仅9款达标 长三角消保委联合发布新团标  两会声音: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正向引导金融消费  微信朋友圈卖“尾单”冒牌奢侈品 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刑三年  婚纱租赁霸王条款涉嫌侵权 福州消委会支持消费者起诉成功维权  金店售假“香奈儿”首饰被罚一万元  法院“云端”调解 化解微信朋友圈退款纠纷案  养殖户看直播买颗粒机掉入“连环套”  付“现金”返“摩豆” “摩捷出行”被指强制消费  报道追踪:“君豪义乌小商品城”被业主起诉 冠名未经授权再遭投诉  乘客被自己车轧致死算不算第三者?保险公司应如何赔偿  “老手艺”创造“新经济”——古老非遗扮靓产业新景  手机莫名遭遇“呼死你”消费者质疑三亚海棠湾免税店泄露个人信息  安徽:秸秆“循环”产业成为农业投资新热点  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中介公司员工携租金“潜逃” 租户损失谁担  城乡织密“文化网络” 全民共享“文化大餐”  辽宁首张“先证后核”食品经营许可证发放  搞“奥数式”售楼营销 福州悦珑湾被劝谕  农产品带上“身份证” 安全溯源扫码可见  非法经营数额达198万余元!浙江省消保委对童装售假者提起公益诉讼  遭遇婚纱公司电话营销 消费者起诉维权获赔1.1万元  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第四届进博会进入100天倒计时 特殊食品继续实行“6+180+365”措施  遭遇婚纱公司电话营销 消费者起诉维权获赔1.1万元  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首例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达成调解协议 消费者将获退一赔三赔偿  浙江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直播间虚假宣传、大数据杀熟等行为  浙江紧急检查29家“火凤祥火锅店” 约谈公司负责人  3份婴幼儿食品涉嫌非法添加 涉及“纽贝乐”“小葵花”等品牌  扫码点餐暗藏“套路”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保留人工服务  非法经营数额达198万余元!浙江省消保委对童装售假者提起公益诉讼  火锅店使用回收食品作原料 四川公布13起 “铁拳”行动典型案件  手机莫名遭遇“呼死你”消费者质疑三亚海棠湾免税店泄露个人信息  扫码点餐暗藏“套路”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保留人工服务  合力做好这盘“预制菜”  江苏淮安消保委调查驾校培训 超三成学员被教练诱导送礼  免费安装做诱饵 兜售滤芯骗老人 当心“佳溢诺”净水器促销陷阱  开发商8年前代收初装费 天然气为何至今未开通  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禁塑令调查体验评价报告 替代产品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安徽:秸秆“循环”产业成为农业投资新热点  非法经营数额达198万余元!浙江省消保委对童装售假者提起公益诉讼  保价稳供 郑州市场监管部门在行动  火锅店使用回收食品作原料 四川公布13起 “铁拳”行动典型案件  江苏淮安消保委调查驾校培训 超三成学员被教练诱导送礼  合同陷阱 随意增项 警惕房屋装修四大套路  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丰收  “老手艺”创造“新经济”——古老非遗扮靓产业新景  婚纱租赁霸王条款涉嫌侵权 福州消委会支持消费者起诉成功维权  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活动启动